緣起&宗旨

德高望重的單國璽樞機主教,在2006年8月得知自己罹患的肺腺癌,初期雖然免不了震驚與意外,從此每天要忍受癌細胞侵襲的疼痛,加上年事已高,四肢五官功能逐漸退化,體能上顯少令人振奮的消息。藉由信德的順服和信仰的堅定力量,這些病痛無礙他清醒的頭腦與火熱的愛德,日夜縈繞在他腦海的仍是,如何協助社會邊緣人、弱勢族群、受刑人…等,進而重新燃起成立基金會的想法。
在癌症的病苦中,單樞機把握生命的最後燭光,他並未祈求上天治癒他的疾病,反而祈求能在餘生能繼續奉獻,從2007年11月開始,展開近220場的生命告別之旅巡迴演講。他走訪社會各階層,深入醫院關懷病友、現身學校倡導生命教育,到監獄教化受刑人,用有限的餘年,無懼死亡的逼迫,用堅定的信仰像所有人見證天主的愛與生命的可貴,傳達基督活出愛的精神與價值。
為實現單國璽樞機主教臨終前的遺願,在有志之士策劃並努力下,蒙前 副總統連戰先生暨星雲大師同意出任本基金會之榮譽董事長,邀請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洪山川總主教及徐立德資政分別出任榮譽董事長及榮譽董事。在陳致遠先生、鄧世雄先生策劃並努力下,徵得企業人士的贊助,由王任生先生、江松樺先生、林百里先生、林堉璘先生、苗豐強先生、宣明智先生、殷琪女士、郭台強先 生、陳立恆先生、陳致遠先生、蔡明介先生、蔡明興先生、葉寅夫先生、葉紫華女士等十四人共同擔任發起人。
聚集各界力量,101年12月財團法人天主教單國璽弱勢族群社福基金會成立,以延續「活出愛」的精神,以推動社會福利事業,造福台灣社會,並於102年1月完成立案。

















既是受人敬重的宗教家也是成就斐然的教育家。
晚年罹患肺腺癌,病痛逐漸使他卸下了榮譽、頭銜、地位、權威甚至尊嚴,但透過不斷祈禱,單樞機面對疾病的角度從「為什麼是我」轉換成「為什麼不該是我」,罹癌的困境成為他生命最後的「禮物」與「天使」。
他未向天主祈求奇蹟使癌症痊癒,他祈求能在生命餘年繼續奉獻,犧牲享受,享受犧牲,成就天主大愛。最後他帶著「天使」(癌症)藉由220場的「生命告別之旅」講座走遍全台,與社會大眾分享他化癌為愛,用愛告別,用愛見證生死,用愛挑戰極限,用愛活出希望的生命經驗,讓你我看到「活出愛」。
生平紀事
1923年12月2日,單國璽樞機主教生於河北省濮陽縣(1952年改隸河南省)
一家五口,父母以及兩個妹妹,小康農家,度著非常美滿幸福恩愛的家庭生活
幼時至北平初學1946.9.11 - 1948.9.12
1946年8月15日他告別父母離家,與其他4位同學搭著耶穌會吉鳳翔神父駕的牛車前往北平(當時的名稱 ),跨越戰爭火線,於1946 年9月11日入耶穌會初學院。此後,離家33年,和家人音訊斷絕。踏上追尋更深生命的道路……。
菲律賓讀哲學、神學時期及晉鐸1949.5 - 1955.3.18
單樞機在北平完成兩年初學後,到上海文學院才3個月,就因戰爭被迫逃至澳門,1949年中華耶穌會遷往菲律賓,單國璽樞機主教就讀哲學。單樞機哲學畢業後,於1951年至1952年間,在菲律賓南部耶穌會的沙威大學當實習老師教授宗教課程;也在華僑商會辦的光華中學,兼課教授物理化學。1952年6月 在菲律賓中華碧瑤神學院就讀神學,1955年3月 18日在菲律賓碧瑤晉鐸成為神父。晉鐸時,單國璽樞機選了一句座右銘:「同甘共苦努力工作,應如基督耶穌的精兵 !」(弟後2:3)並把這句話印在晉鐸紀念像後面,以策勉自己,自此60年的司鐸生涯,日漸體會司鐸就是「基督的化身」或「第二基督」。
彰化靜山1963.8 - 1970
1963年8月單國璽樞機主教從越南被調到台灣服務,任耶穌會彰化靜山文學院、初學院、避靜院院長及初學導師。也是在此時 開始了與「基督服務團」的淵源。為讓初學生們在修道生活中有更務實的生活經驗,單國璽別出心裁安排初學生做1個月的勞工,以體驗基層人民的生活,並去醫院照顧病人以及到安老院照顧老人等。
徐匯中學時期1970.5 - 1976.8
當時的耶穌會省會長朱勵德神父問單樞機,徐匯中學需要一個校長,你能不能去?單樞機回答:「我不是學教育的,如果你不怕我誤人子弟的話,我就去。」朱勵德神父回答:「我們連耶穌會的修士都交託給你了,還怕你誤人子弟?」就這樣,單樞機在台北天主教徐匯中學擔任6年校長。單樞機希望徐匯中學希望自己的每位學生都能接受「全人教育」,不但接受一般所謂的「德智體群」四育並進的教育,而且還要接受更完美的「成己達人」之領導訓練。
光啟社時期1976.10 - 1979.11
徐匯中學校長任期屆滿後,單樞機調任天主教傳播工作機構「光啟社」擔任社長。他從沒學過大眾傳播,對廣播、電視更是一竅不通。他遠赴英國倫敦BBC接受「傳媒事業領導人」3 個月的研習。在那他從頭學起,無論是街頭採訪,扛機拍攝、沖洗剪接、做導演、演員、受訪者、攝影師 、燈光師等樣樣都來。擔任光啟社社長讓單樞機更了解電視傳播媒體對社會傳教事業的影響, 因此決定擴大光啟社的規模,興建光啟社大樓。
花蓮教區主教時期1980.2.14 - 1991.3. 4
1980年2月14日晉牧典禮中,單主教說:「我有一個願景要在花蓮教區內,建立一個信、望、愛信仰活潑的基督徒團體;我是耶穌會士,不求個人的名利地位;只求基督萬世名和基督徒的萬世利。」他選擇了「在基督內重建一切」作為牧職的座右銘,並將它放在他的牧徽中,時時策勉自己。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1987.4.7 - 2006.1.5
1987年4月7日,主教團改選,時任花蓮教區主教的單國璽膺任主席。此後,連任5屆,直到2006年從高雄教區主教職務退休,才卸下主教團主席職務。
單主教擔任主教團主席為教會和國民外交作了很大的貢獻,邀請聖座(教廷)部長樞機來台灣訪問,鞏固中梵外交關係。
單樞機在主席任內召開兩次歷史性的大會:1988年福音傳播大會:「擬訂承先啟後的牧靈福傳計畫,找出劃時代突破性的方向,選擇推行的目標及其先後次序,開創台灣教會的新局。」2001年新世紀新福傳大會:「為新世紀初期,規畫新時代及社會所迫切需要的牧靈福傳方向及目標,並指出幾項優先工作」。
完成3件艱鉅的工作:(1)是中華殉道者宣聖案件, 單樞機直接向教宗陳情,教宗親自交代宣聖部,於 2000年10月1日中華殉道宣聖。(2)台南聖碧岳大修院和台北聖多瑪斯總修院整合,於1994年秋季整合成功,命名為天主教台灣總修院。(3)輔仁大學三創辦單位的整合:單樞機時任輔大董事長,他與創辦三單位:中國聖職、耶穌會和聖言會分析利害關係,說服三創辦單位放棄成見,成立輔仁大學整合小組,終於 2001年完成整合,輔仁大學並頒贈榮譽博士學位。
高雄主教時期1991.6.17 - 2006.1.5
「我有一個遙遠的夢,遠在1991年6月17日,我就任高雄教區主教時,就想為南台灣的教會及民眾做些迫切的牧靈、福傳、社會服務的工作。」單樞機這一遙遠的夢指的是「真福山社福園區的願景」,讓所有來這兒的人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在他退休兩個多月之後才開始為第一項「牧靈福傳活動中心」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剛開始實現這個夢的五分之一。這的確是一個遙遠的夢,但信德告訴他:「成功不必在我。」單樞機相信:這些工程如果中悅天主的聖意,天主會使之逐步完成。
單樞機委任本堂區教友遠赴屏東縣牡丹鄉開教,創下台灣教友開教的先例。1998年8月30日上午11時,單樞機在牡丹鄉東源森林中,為高雄教區傳協會和基督活力兄弟姊妹奉獻聖祭時,說道:「現在我們大家正在一起寫歷史,這是有史以來 在牡丹鄉的第一台彌撒,這個偏遠山區尚未開教,因 此請大家肩負起在此開教的使命!」
樞機主教時期1998.2.21-2012.8.22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8年1月18日宣布任命單國璽主教為樞機主教,並於同年2月21日在梵蒂岡舉行正式冊封典禮。中華教會至今共有過7位樞機。單國璽樞機主教受到教廷的重視,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參與中樞的3個部會:萬民福音部、宗教交談委員會及社會傳播委員會。承辦「天主教、佛教國際交談會議」及「亞洲地區家庭人口會議」,在台灣、在羅馬,出任「亞洲主教會議」籌備委員、大會總報告人、 會議後委員會委員。 在台灣積極有效促進各宗教間的友好關係、交談及工作,曾擔任台灣基督教會合作協會理事主席。單樞機的功德不僅受到台灣地區、亞洲及聖座公開的肯定,全球天主教華人團體也無不對樞機的德業讚譽有加。大陸教會處境特殊,也深受單樞機默默的關懷無可言傳的支援。
推薦閱讀
單樞機-掏空自己文章
2006年7月初,感覺呼吸有些困難,痰特別多。早晨吐痰時,發現有血絲及小血塊,經診斷是肺腺癌。
我得到肺腺癌之後,開始時有些震驚:「怎麼會是我!?」。但在祈禱之後,立刻自問:「為什麼不是我!」
我沒有把它當作奪我性命的惡魔,而是把它當作朋友及天主的使者。它每天都在提醒我:「離世的時期已經到了!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正義的榮冠已為我預備妥了!」(弟茂德後書第四章第7-8節)。它時時鼓勵鞭策我努力向前衝刺,分秒必爭,努力作些榮主益人的事。
「承行主旨」是我六十年來每日所走的神修路線,終點站已經在望。我只有感激稱頌天主仁慈的安排,使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去見祂,也讓祂可以廢物利用,使我的渺小脆弱彰顯祂的無限偉大與堅強,我惟一的希望是完全承行天主的旨意,或生或死我都將自己完全獻給天主。若不能以牧靈福傳光榮天主,至少用我的病痛及死亡略微彰顯天主的榮耀。
天主既然許可我患了肺腺癌,就將自己完全托付在天主的手裏
我將此症當作是我的第二位護守天使,當作是天主的恩惠,當作我人生旅程中的最後伴侶。
「愛在生命的轉彎處」,使我不會消沉無奈,反而使我看到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中的光明與希望。愛能夠轉變恐懼與痛苦成為勇氣與快樂,正如大文豪聖奧斯定所說:「在那裏有愛,在那裏就沒有痛苦,即使有痛苦,痛苦也是甘甜的!」
他常想,他的餘生完全是天主的恩典,一定要完全為天主而用。在生活中,除了為天主的大愛作證外,還要把天主的大愛彰顯在別人身上,關懷照顧弱小的人、社會上的邊緣人、在精神物質等方面缺乏的人,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尊嚴,能享受基本人權,讓天主的肖像在這些弱小的人身上彰顯出來。單樞機的牧徽是「在基督內重建一切」,這是他真正生命的內涵。
單樞機說:「只要是為福傳有好處,為教會有好處,能引導人慢慢認識天主,這個是最重要的。」
從2007年8月開始進行一連串的「生命告別之旅」,到台灣各地為天主無限大愛的福音作證,足跡遍及監獄、軍隊、醫院和學校,離島。至2011年11月已舉辦了220場演講及媒體的專訪,吸引十幾萬人聆聽。他說「只要體力及時間許可,我儘量滿足人們的要求」。他始終抱持樂觀豁達、看透生死,化小愛為大愛,超越小我的生命態度,被譽為「生命教育的典範」。他說一生所做的最正確的抉擇,就是追隨耶穌基督的召叫,獻身於祂,效忠於祂,為祂賣命,與祂同甘共苦,他在遺囑中寫到希望在墓碑上用大字刻上:「生於基督、活於基督、死於基督、永屬基督」。
因為得病,我才終於達到修道目標: 完完全全奉獻給天主,包括我在世上的存在
單樞機用他的生命見證:「我發揮的愛愈多,人生 就活得愈徹底。」單樞機走了,卻又永遠活下來了。
真福山
“為未來一千年福傳的使命”
這個期待是一個燭照黑暗的燈台,給人們帶來光明與希望。
這也是一個縱深的舞台,提供青年人在這裡盡情的發揮想像力和執行企劃活動。
當然,這更可以是一個祭台,在此將人們的感恩與祈禱,
奉獻給天主,成為聆聽聖言與接近天主的聖地。
有鑑於近幾十年來,人們追求金錢和物質享受的風氣日增。道德倫理的淪喪和人生價值觀的迷惘日異嚴重。人情普遍冷漠,許多貧病孤苦者乏人照顧,許多破碎家庭的子女尤其是智障和殘障兒童缺乏關愛教養。
為解決現代社會許多新的問題和需要,以及推動全國社福資源南北均衡,希望將一些大型工程諸如多功能活動中心、天主教文物歷史博物館、安老院、育幼 院與 修道院等集中一處,使它成為一個寬廣的平台,提供各方熱心人士在此交流,分辨時代的訊息,聆聽弱者的呼求,以創造時代所需。
因此單國璽樞機主教便有了興建真福山和社福園區的構想。為此單樞機經常誠摯祈禱、夙夜匪懈的南北奔波募款,前後長達20年終使其美夢成真、開始一一付諸實現。第一期工程-牧靈暨活動中心於2010年12月11日 完工落成啟用,至此真福山便被賦予「為未來一千年福傳的使命」的基地。
單樞機語錄

單國璽樞機主教
Mr.SHAN 出版書籍/
友好單位
董事會
董事長 劉振忠|執行長 鄧世雄|董事 鄧世雄、江松樺、沈春華、周功鑫、胡僑榮、陳致遠、陳政宏、葉紫華、黃德強、賴香光|監察人 江綺雯、歐晋德、鐘治世